慢性黴菌干擾?我的臨床體悟與抗黴五層次橘子理論

去年,我特別飛到美國,參加了黴菌領域重量級大師的演講。收穫真的太震撼了,當下就把他的完整影片買回來反覆研究,還加入了美國的自然醫學專業群組,整個世界觀被徹底打開。也因為這段學習,我開始嘗試在門診中,運用 ART(能量測試),協助那些一直找不到原因的慢性疼痛病人。
 
雖然這些只是能量測試的結果,並沒有傳統血液報告佐證,但令人興奮的是——
現在市面上已經有正式推出的「黴菌毒素檢測」了!
未來可以結合主流檢驗+能量測試,幫助病人更精準地評估與追蹤!
 
其實當初那麼投入去美國,也是因為懷疑自己可能也有黴菌問題。
這段時間調整下來,身體訊號穩定許多,算是給自己一個小小的安心。
如果你懷疑自己也有類似問題,這裡整理出我目前臨床與學習的「抗黴五層次橘子理論」:

先避免 → 打基礎 → 排毒保護+ 修復+抗黴

1. 避免(Avoidance)

首先,避免暴露在高黴菌風險的環境與習慣中:
• 居住環境(避免潮濕、霉味)
• 空氣品質(使用空氣清淨機、除濕)
• 飲食選擇(避免發霉、發酵、含黴食物)
• 飲品選擇(少喝酒精、甜飲)
• 營養品與藥物注意事項
• 生活嗜好與習慣調整

2. 打基礎(Fundamentals)

打好健康基礎是康復的關鍵三角:
• 晝夜節律(規律作息)
• 排毒器官暢通(肝臟、腎臟、腸道)
• 身體自我覺察(聆聽身體訊號,積極參與康復)

3. 排毒保護(Protect)

在對抗黴菌過程中,給身體加強防護:
• 吸附劑(如活性碳、膨潤土)
• 促進膽汁分泌劑
• 泥療法(Peloid Therapy)
• DHA
• 槲皮素(Quercetin)
• 乳薊(水飛薊)
• 薑黃

 4. 修復(Repair)

恢復體內環境,才是真正長遠的關鍵:
• 淋巴按摩
• 桑拿(排汗)
• 生物類黃酮(Bioflavonoids)
• 白藜蘆醇(Resveratrol)
• 穀胱甘肽(Glutathione)
• α-硫辛酸(Alpha-lipoic acid)
• 褪黑激素(Melatonin)
• 輔酶Q10(CoQ10)

5. 抗黴(Fight)

天然抗黴菌工具分為兩大類:
▸ 全身型抗黴菌
• 紫葳樹皮(Pau D’Arco)
• 神聖羅勒(Holy Basil)
• 橄欖葉(Olive Leaf)
• 老人的鬍鬚(Old Man’s Beard)
• 百里香(Thyme)
• 牛至油(Oregano Oil)
▸ 鼻用抗黴菌
• 精油
• 膠體銀
• 臭氧
• 木糖醇
每個人的路徑都不同,
但只要掌握這五個階段,就能讓身體一點一滴,走向真正的修復與重建。
未來我也會持續分享更多實戰心得
 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